民间老俗话,生活大舞台。老话反应过去社会生活风貌,也揭示现实生活道理。背景时过境迁,理儿不过时,人类社会有些本性永恒不变。
"灰不能打成墙,闺女不能养娘。"话很现实、很直接,可能真正的生活比话还现实。
"灰不能打成墙"
说老话,就要先回到久远的过去。
"打墙"就是筑墙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"打墙"是老百姓建房的最基础工序,比如房屋基础部分、墙体和台基等。
墙体主要材料有泥土、烧砖和石材等,这些材料很久就有。问题是,过去烧砖多用于为宫殿、府邸、城墙,老百姓用的起也是后来的事。石头砌墙那得看条件,比如山村。
真正的水泥在19世纪后期才进入我国。因此,土墙就成了过去农村的主流选择,甚至在七八十年代,农村大多以土墙为主。
展开剩余72%打墙通常选择有粘性的上佳黄土,用专门的夯具,通过人工一层层地把黄土夯实了,还会喊着号子"同志们那么,嗨哟,打起夯那么,嗨哟!"很有节奏,很带劲!小编小时不吃饭也得围观这名场面。
老话说了,"烂泥扶不上墙。"打墙最关键是选土料,否则打夯技术再好也不行。黏性好的纯净黄土才是最好选择,紧实,不怕雨淋。
"灰不能打墙","灰"这里指农村草木灰。
过去农村用柴火做燃料,每家都有很多草木灰,但草木灰不可溶,无粘性,就算千锤百炼也不成坯,不成型,无法用作墙体主料。
农村草木灰广泛存在,样子和土差不多,都是土灰,因此才作对比。"灰不能打墙",拨开现象道出事物本质,灰起不到土的作用。
"闺女不能养她娘"
恩莫大于生养。生儿生女都一样,我是说生起来和养起来都一样费事,但在老传统里,闺女和儿还是有着很大区别,闺女终要嫁人。
"嫁出去的闺女,泼出去的水。"这可不是小编说的。对娘家来说,闺女既为人妇,已是外人。在他家生活,在他家忙里忙外,照顾他家人,为他家操劳尽心,偶尔回趟娘家,还像客人,临走还不忘捞点东西给婆家……
小编举个例,你就明白过去这事多现实。
古有连坐,老王一人重刑,连累家族。假如老王的闺女已有婚配(无关出嫁与否),女儿将不受牵连,因为她属于夫家人,与王家无关。
过去这事很无情。闺女如何养的了爹娘?
当然小编是在说过去,那些事儿与今天的姑娘和小媳妇都无关。
小编结语
"灰不能打成墙"只是类比,为了衬托"闺女不能养娘"。灰和土看着差不多,就像儿女都是自己孩子,但都有着本质区别。
如今就赡养父母来说,闺女和儿子的区别在缩小。不过,眼下婚姻像春天里绚烂的花朵,多彩多姿,什么花样都有,社会和生活更复杂,很难界定儿女哪个是扶不上墙的灰。
不过,以上可能不是父母眼下最操心的。
在爹娘看来,现在儿女结个婚比当年大炼钢铁都费事!或许儿女都像泼出千里之外的水,父母就像那抹古老天青色,泼出去的水最终变成烟雨还是暴雨,就看天意和心意吧!
发布于:天津市